振兴师范教育,为发展高质量教育提供人才保障
1251 /  / 来源:南方都市报

    教育部等五部门近日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计划》提出,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和国家级贫困县为重点,为乡村小学培养补充全科教师,为乡村初中培养补充“一专多能”教师。依法保障和提高教师的地位待遇。改进完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将“免费师范生”改称为“公费师范生”,履约任教服务期调整为6年。

    今年全国两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特别提到了师范教育。陈宝生表示,“师范教育非常重要”,从存量来说,现有的教师要不断提高素质,从而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从增量来说,就是必须培养好未来的老师,而培养未来的老师主要靠师范教育,需要在过去经验基础上对师范教育进一步做顶层设计,为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和人才支撑。

    陈宝生所说的“顶层设计”现在来了,把这份《计划》细读一遍就会发现,《计划》的核心和要点正在于基于师范教育改革的顶层设计,拿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措施。

    师范教育为什么需要改革?一个事实是,在和综合性大学的竞争中,近年来一些师范院校在应用性、综合性上谋求转型,甚至急于“改旗易帜”和“去师范化”。除了师范院校的自身定位问题,师范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正在经受考验。按照常理,师范生原本应具有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双专业特性,最好的教师应该同时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基础和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教学技能,但实践中却往往是另一种情况,曾经有中学校长对媒体表示,在招录老师的时候经常发现师范生对中学的学科进展、课改情况知之甚少,“所学”和“所用”的脱节凸显了当下师范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尴尬。

    面对上述困惑,重回师范院校垄断师范教育是一个思路,但这显然只会催生惰性,不利于激发活力。《计划》提出了“经过5年左右努力,办好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师教育院校和师范类专业”的目标,同时又表示,“鼓励高水平综合性大学成立教师教育学院,设立师范类专业”,毫无疑问,开放竞争的格局才会真正有利于师范教育。

    大的方向确定,如何吸引优秀人才从教即“生源”问题至关重要。《计划》中提出了“师范生生源质量改善行动”,其中提高教师薪酬待遇、推进地方积极开展师范生公费教育工作等都是亮点,而“加大入校后二次选拔力度”尤具新意。

    师范院校不仅需要坚持自身定位,而且要通过不断改革办出特色,至于“生源”问题,则更多仰仗政策杠杆的撬动,这一点其实是各国师范教育的通例。现在《计划》为吸引优秀生源从教明确了一些激励政策,其他措施如推行优秀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教育硕士研究生也是可行的办法。

    师范教育改革推进的一大难点在乡村尤其是在贫困地区,《计划》对此提出了解决的总体思路,而实践中显然需要各地的配套方案。近日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财政厅等四部门发布了《关于公费定向培养粤东西北中小学教师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鉴于粤东西北地区与珠三角地区发展不平衡,中小学教育是突出短板之一,广东拟连续5年为粤东西北地区公费培养一批中小学教师。只要把师范教育放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大局中,不惜财力下定决心,即使是在贫困地区,师资、人才培养等难题也并非无法化解。

    今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一位全国人大代表、资深教育专家深有感触地说过,“振兴师范教育,吸引优秀人才从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这句话道出了师范教育的特点。现在随着《计划》的颁布、顶层设计方案的出台,是各方勠力的时候了。

    自: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