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办学基本情况: 广西体育运动学校,广西十大人才培训基地!学校创办于1974年,前身是广西青少年业余体校,1984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改名为广西体育运动学校,隶属广西体育局。学校位于南宁市中华路7号,占地面积7.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7.4万平方米。拥有标准田径场、体操馆、举重馆、篮球馆、羽毛球馆、重竞技馆、武术馆、游泳馆、健身馆等训练场馆20个,配备良好的文化教学、医疗科研、生活配套设施设备,包括图书馆、学生食堂、公寓式宿舍、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等,为运动员的训练、学习和生活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二、办学培训功能 学校作为教学、训练、食宿“三集中”的自治区级体校,坚持读训并重,以培养输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为主,造就社会体育人才为辅的办学思路。既为广西优秀运动队选好苗子,输送人才,又为高等院校和社会培养具有体育专项运动技能的中等体育专业人才。 学校分设中专部、附中附小。中专部面向社会、运动队招生,开设运动训练专业。每个年级常设3个班,学制3年(高中职联合办学2+3学年制的学生为2年)。设体育中专课程,每周上课(上午文化基础课,下午术科课)39.5学时。附中每个年级常设2个班,附小每个年级常设1个班,学生主要来自基层体校,参加各项目运动队训练,接受九年义务教育。运动队学生实行半训半读,上午训练(每天2.5-3.5小时),下午上文化课(每周29个学时)。 学校运动队设置田径、举重、游泳、水球、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摔跤、柔道、跆拳道、拳击、武术套路、武术散打、体操、艺术体操、蹦床、技巧共17个项目。另将在2012年增设射击项目。 三、办学培训成效 学校坚持培养、输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的办学宗旨和“体教结合,对口培养,读训并重,全面发展”的办学方针,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运动训练创新,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中专教学完善了综合高中和中职班两套教学计划,推行分流、分层次教学办法。根据学生考学、就业需求设置术科课程。争取高等院校以体育单招、对口招生、“3+2”或“2+3”联合办学方式,拓宽中专学生的升学渠道。学校历年高考录取率维持在90%以上。 运动队新生入学,分别接受体育专项测试与文化测试。文化分数不达标,必须与学校签订提高文化学习成绩的协议书。运动队教学管理实行领队、教练员巡课制度与教师每周反馈制度。运动训练在科学选材的基础上,遵循体育人才成长规律,结合少年儿童业余训练特点,实施科学训练、严格管理。选派运动队学生代表广西或学校参加全国青少年比赛,代表原输送单位参加自治区青少年比赛、自治区运动会,取得优异成绩,获得锻炼提高。学校与各项目运动发展中心建立了走训助训关系,保持人才输送渠道的畅通;与各基层体校建立了网点合作关系,拓宽了选材面,提高了人才输送率与输送质量。 1974—2011年,学校先后向广西优秀运动队培养输送了体育后备人才1283名,约占各对口项目运动队招录新队员人数的50%。其中包括奥运会冠军李宁、韦晴光、唐灵生、江钰源;残奥会冠军陆春敏;世界冠军肖业华、农群华、秦艺源、胡宁、谢超杰、肖建钢、蓝世章、杨斌、丘乐、黄春妮、张瑕、王聪、魏鹤、刘霞、陈郁、阳向斌、陈虹、梁耀月、蒋新初、杨森莲,亚运会冠军朱芳雨、劳义等。学校培养输送的运动员共获得奥运会、世界锦标赛、世界杯赛冠军69人次。 由于学校办学成果显著,在广西竞技体育业余训练工作中发挥了带头作用,所以学校于1994-2008年连续4次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996-2009年连续3次被评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000年被评为全国田径高水平后备人才培训基地;2000年、2006年被评为全国举重高水平后备人才培训基地;2006年被评为中国羽协羽毛球学校(一级);2007年,学校开设的运动训练专业被评为“自治区级示范专业”;2008年荣获自治区级“卫生优秀学校”称号;2009年学校顺利通过了自治区示范性专业、示范性实训基地评估和南宁市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达标评估;2009年被评为国家田径短跑项目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和国家田径跳远、三级跳远项目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2011年荣获“全国业余训练先进单位”和“全区体育系统先进单位”称号。 2016年被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为“中国足球特色学校”。
|
联系电话:0771-2213902 |
开学时间:每年8月 | 招生对象: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 |
地址:南宁市中华路7号 |